一些零碎的记录。刚好翻到了2020年疫情之初的,放在一起,也像是某种呼应。

2022

9/1-9/17

成都封城15天+小区管控2天。或许是有了上半年上海的前车之鉴,成都封城从个人感知层面是尽量人性化,物资供应充足,每天每户可1人外出采购2小时。解封的下午,立刻去附近的商场,买了杯奶茶喝 == 多数店面都还没来得及开门,一片冷清暂时消解在奶茶的甜腻滋味里。

11/17

W判定密接,公司门口核酸点做核酸混检时,他的那管混了个阳性。直接从公司拉去隔离,大概车子调度困难,从下午一直等到晚上2、3点车子才来。隔离政策 5+3,5天集中隔离,3天居家。因为居家还需报备,我也得一起居家,感觉有些麻烦,所以W实际上集中隔离了8天。

隔离点在西北边,位置比较偏,说是近期隔离的人较多,市区内的安排不下。去给W送过一次衣服,从天府五街过去,横跨了半个成都😂 W自隔离起就没有出过房间,所以无法知道自己的位置。送衣服的路上,看见隔离点建筑有一面临街,许多窗户亮着灯光,与W拍摄的窗外照片比对,感觉就在街对面。尝试对面,请W挥了挥手,还真见着他了,一个小小的胖胖的身影。我们就这样匆匆见了一面……

11/25

W接触隔离回家

11/28

看到美领馆通知备妥14天粮食药品的消息,囤了2盒布洛芬,添了些腹泻/咳嗽常用药。购药严格管控,进药店需持24小时核酸,实名登记,第一次捅鼻子测抗原。

12/12

行程卡下线。

一夜之间,核酸点没人了,公共场所排队查核酸的围栏也拆了。3年了,都忘了这些地方本来应该是这样清爽开阔的样子。

心里也知道感染是早晚的事,没想到进程如此迅速。

12/15

西安出差路上,W发信息说他大概率阳了。就在这一周,成都感染大爆发。办公室空了,街上没人,外卖无人接单。

去西安出差的同事三人,落地当天就发烧了2个,躺在酒店里,没药,干熬。此时,西安疫情开始抬头,根本买不到药。我凑巧晚一天出发,给他们送了布洛芬。这一趟出差,无论是成都还是西安的同事,前后脚都阳了,计划一改再改。

此行也刷新了我对公司的认识……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,我会留在成都,照顾W。

12/16、12/18

爸妈相继阳了,基本在出现症状的第4天才测出阳性,好在症状都不重,低烧咳嗽的类感冒症状。W很严重,发烧、喉咙吞刀片,恶心呕吐,都集齐了。

如果说,公司要留个上班的,家里要留个做饭的,那这个人,就是我…不知是无症状还是没感染,我始终无事…新冠3年,如此收尾,五味杂陈。

2020

01/01

19年年底或者20年年初,确信在微博上看到过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,刷了过去。后面好像很快辟谣了,未留意。

01/18

周云蓬万象城小酒馆live。还有一周就过年,公司21号开始放假,心情轻松。live场地大约200人,全程无人戴口罩。回想起来有点后怕,武汉的新冠病例已经快速增多,四川与湖北相邻,往来频繁。成都距离武汉1100+公里,12月30日-1月22日成都是武汉国内出发前10名的城市。

01/20

年前最后一天上班。部门里要好的几个同事晚上聚餐吃泰式火锅。同事的猫带不回老家,托我照顾,大家又吵嚷着去同事家看猫。这一天,大家对新冠还没有感到紧急迫切,只有一位家在湖北宜昌的同事轻轻提了一下。从这天往后,记忆开始碎片化、丧失实感。

再次见到那位湖北的小同事,是3月中下旬。经历老家隔离、解封、测核酸、回成都后居家隔离,总算见着人,瘦了几圈,颇有点渡尽劫波兄弟在的感觉。

2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,新冠病毒具备人传人能力。

01/21

从20号晚上到21号,媒体关于新冠的报道增多。20号快到12点的时候,开始跟爸妈说春节少出门、出门戴口罩。

21日成都确诊1例新冠。媒体陆续报道澳大利亚、香港地区发现新冠病例,有全球蔓延的感觉。整体氛围开始紧张。

一家三口开始在微信群里分享防疫信息:如何选口罩戴口罩、如何洗手。印象中丁香医生动作很快,整合了当时还很零散的疫情数据,上线实时疫情地图,还提供了大量防疫科普内容。我也在21号这天,将丁香医生推到家里的微信群。

口罩还不是那么紧缺,问了爸妈,家里也还备着些PM2.5口罩,就没想着再准备一些。

01/22

去朋友家撸狗。

往返路上都有带口罩,街上戴口罩的人还不是很多。

囤了未来1周的肉菜,买了5公斤米还有挂面和泡面。

01/23

武汉封城。

口罩脱销。同事群都在交流哪里能买到口罩。有小孩的同事,还采购了护目镜。

23号早上,比较幸运刷到消息,从阿里健康推荐的链接买到了口罩。下午再去页面看,已经都缺货了。

好几笔订单由于政府征用防疫物资、物资紧张等原因被退款。最终收到了5个N95口罩,10个医用口罩。

下午去同事家喂猫。不敢坐地铁,打车戴口罩往返。出门的时候还是有点心虚,毕竟情况不明朗,说不准会不会被传染。

01/24

最仓促的年三十,一家人都在关心疫情进展,匆匆吃了个晚餐,早早休息。

公司原定年三十晚发一篇推文,回顾全年业绩,感谢用户支持。下午原本仅需确认一下排版,但在疫情的关头,大家也想再多做一点、表达一点什么。于是商量着临时增加一篇二条,精选我们认为现阶段比较专业、全面的防疫科普文章,希望能多多少少帮助到用户。同事们都回老家了,都在微信群里叽叽喳喳,麻溜写完编辑完,赶在年三十发布了出来。

——

在隔离、核酸与跑毒中穿梭的一年。目睹着变形和异化,也不时疑惑,应当如何自处,如何生活?

工作关系,去了一些城市和博物馆,尤其三星堆,去了二三十趟,现在闭着眼睛,就能在脑子里把它走一遍。阴差阳错做了一年的账号和短视频,从文本到视听呈现也点开了一些新技能。这一年在工作上,堆了很多时间,其实也有还不错的结果,当然留给自己和家人的空间着实太少了。

几年间不断听到裁员、降薪的消息,今年也终于发生在了自己所在的公司。运气还算不错,没有太波及到自己所在的部门,也几乎没有降薪。不知道是否一直能有这样的运气?或者说,自己有有没有足够的心力、能力去应对有可能会面临的境遇?

家里添了一对虎皮鹦鹉,一雄一雌,取名许仙和素贞。可怜的素贞,在8月气温最高的几天忽然死去了。和W把她埋在了家门后面的街心花园,散步时,也时不时在那片草丛里驻足一会儿,问个好。今年家里的猫猫更粘人了,总是喜欢跑到我腿上取暖、踩奶,轻轻摸一下下巴就会发出咕噜咕噜很舒服的声音。2年了,猫走进了我的生活,我也终于走进了猫的生活。

有次出去玩的路上,W在开车,不知怎么就聊到,咱家现在也是一家五口了,两人两猫一鹦鹉。W听了,哈哈大笑。

对未来,有些悲观。不过,很不喜欢“躺平/摆烂”这些字眼。空间再小,也可以有所选择,有所行动。

今年渐渐有了紧迫感,变得挑剔,想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。

2023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,比起前些年有更多的不安和忐忑,希望安顿好身心,保持探索,不要变形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