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过得很贫瘠,大约有半年时间抽走真空,断片断得干干净净😂 勉强总结一下……

《九诗心》:黄晓丹老师的新书,全书一如副标题「暗夜里的文学启明」,书写九位诗人的心灵逆旅。黄晓丹是叶嘉莹的学生,写作上继承了叶老师的风格,文字确保好看好读,却并不疏于浅显,兼顾学术的严谨。有所不同的是,叶老师活在旧的文学传统之中,而黄晓丹拥有一颗现代的心灵,她写瘟疫、写死亡、写女性,写孱弱的个体面对被不可抗力支配着的命运时,所选择的道路。书中选取了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人,比如文天祥、吴梅村、李陵,单薄的印象也因她的刻画浮现出生命的弧光。分享会上,黄晓丹说托起印好的这本书,像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凝结成了「骨灰」,它那么少,又那么多。这本书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这样,看见一颗心。

《东京八平米》:从「岩中花述」过来,原以为是平淡的日系小确幸,字里行间却是吉井忍重启生活付出的巨大努力。从八平米出发,整个东京都是客厅。能提供足够多元的生存方式与空间,才能称之为一座现代城市吧?吉井忍拥有一种与周遭的人深度链接的能力,投币洗衣间相遇的独身女子、早上八点关门的日式喫茶店老板、开着一家不起眼的荞麦面店的中国老板娘、跟随儿时的老师重拾三味线学习……精打细算让日子井井有条运转着,与城市里的人深深浅浅的交往,长长短短的陪伴,是富足的人生了吧。

《消失的天府》、《伊莎贝拉·伯德:中国影像之旅》:对近代成都的旧影像一直比较感兴趣,也林林总总收集了一些。忽然有一天,开始好奇这些照片是由谁在怎样的心境下拍摄的,于是便追溯到这些从欧美闯入中国的旅行家、大学教师、传教士。

路德·那爱德,美国人,爱好摄影,1910年来到成都,是川大前身四川高等学堂的一位大学教师。如今被频繁引用的成都老皇城、青羊宫花会庙会、晚清民居照片,不少出自于他。1911年11月,四川省独立,他记录下人头攒动涌入皇城的珍贵瞬间。他也是一位永远留在成都的外国人,1913年因感染斑疹伤寒在成都福音医院去世。他留下这批玻璃底片,几经辗转,在九十多年后重见天日,这个故事本身也自成传奇。

关注到伊莎贝拉·伯德,是因为她留下了目前为止成都最早的一张照片,文殊院的一尊塑像,拍摄于1898年。伊莎贝拉是19世纪末的一位英国旅行家、探险家,老太太在63岁时第一次踏上中国的旅途。她在世时就已出版多部旅行随笔、配以亲自拍摄的照片。伊莎贝拉的视角更像一位旅行者,随心记录着有趣的异域事物。相较于差点散佚于虚无的路德·那爱德,伊莎贝拉更幸运,生前身后都获得更多关注。这本影集的装帧和排版非常美,对伊莎贝拉的人生梳理、中国之旅的路线和照片考证,典雅妥帖,仅简单翻阅,也足够赏心悦目。黑白影像,自带一种简约肃穆之美,得以一瞥百年前的世界。

《失败》、《求变者》:入坑了一部剧《天行健》,顺着剧情找了些中国近代史的书看。与汉唐气象、两宋风韵相比,近代史屈辱与痛苦如影随形,并不讨喜。印象中近代史的记录,也常流于官样文章、盖棺定论的描述,这两本书却都不是。《失败》形式有趣,是编年体,从1891-1900逐年列出重要事件,参考了大量的书信、日记等一手记载,充实许多细节。《求变者》则聚焦19世纪后期求新求变人士,是故迹重访,也是人物小传。扁平的一个个名字,在摇摇欲坠的大清与来势汹汹的西方交锋之下,思想的转变与随之而来的行动,变得具体。百年过去,这样的历程仍未结束……

Gemini:今年的一大变化是AI。看书看到疑惑的地方,会问问Gemini,它经常能提供更全面的或不一样的角度,多了一位良师益友。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对话是很少发生的,适合深宅er。

更加荒芜的今年,啊哈哈……

《天行健》:私心很喜欢也感到可惜的一部,剧本演技制作相当在线,但剧播仓促,0宣发,没有获得与之相应的热度😂 一部寻宝探案传奇剧,设定在大清即将覆灭的1910年。三位主角,一位是国将不国的朝廷侍卫,一位是江湖没落的剑术奇才,一位是科举无门的守旧儒生。每个人都沿着各自的立场和惯性行事,难分对错,这也是那个失序时代的缩影。这部剧很好呈现了这种复杂性,特别是门三刀一角,从参与戊戌变法下狱,到十二年后临危受命,寻找宝藏为清廷续命,再到目睹国家腐败疮痍、列国强势欺凌,思想的觉醒与转变,点题了剧名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」。

《一箱情缘》:有看到推荐语说是INFJ定制剧……好几年没怎么看韩剧了,确实还蛮喜欢这部剧的氛围。故事并不算很有新意,套上一个悬疑的壳,内核仍然是互相救赎。也可看作展现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何以塑造人,一段危险的关系又如何摧毁人。孔刘和徐玹振的表演很细腻很加分,可以放心沉浸在二位缓慢推进又暗含张力的情绪里。孔刘这位叔还真是跟谁都能合作出CP感呢~

《完美的日子》:又是一部推荐语为INFJ本命电影的电影……好吧,果然是MBTI大热的年代……其实并没有格外喜欢这部。简单的物质,充实的精神世界,有秩序地遵从内心的意愿过活,云淡风轻的日常,却也是一种失真的理想生活的想象,还是太过科幻的存在了。相较之下,倒是《东京八平米》更加扎实动人。

《名侦探柯南:迷宫的十字路口》:跨年夜看的樱花🌸场。那一天,打围了四五年的来福士广场终于拆除围挡,容光焕发。电影在12点结束,樱花飘落下来,剧情不重要,都在等待花瓣落下这一刻。

还有一部,虽然这么说大概会被批评为不够进步,但真的没有很喜欢《好东西》。比起电影,它更像一部宣言,人物与对话,悬浮空中。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扎实的作品,而不仅仅是这样。

播客/游戏/up主

做饭的时候,会听听播客,想到什么话题/读了本感兴趣的书,也习惯去小宇宙上搜一搜,有没有作者对谈,比较固定会听的频道

  • 岩中花述、熊家客厅、还有最初入坑的展开讲讲关于内容创作部分的讨论,虽然这部分内容的占比感觉在下降 hh

跟着家属看了许多旅行vlog和游戏解说,我俩都偏爱长视频,有一种一起环游世界的感觉 haha 大概记录一些:

  • 饲养员小谢、yooupi食途、超carry的柴西、links、 影视飓风
  • 某天的游戏小屋、小八要加油啊、龙豆卤面

今年还被家属带着玩了2款游戏:

  • 黑神话悟空: 肢体不协调星人,第一次玩这种动作类游戏,手柄都快捏痛,脑袋都快伸到屏幕里去了 啊哈哈 虽然不是我的菜,还是难得的体验……
  • 双人成行:完全就是第九艺术的真实存在!游戏关卡设置特别巧妙,必须双人配合才能通关,场景设置也极富想象力。大概就跟第一次观看指环王或者皮克斯的动画电影那样惊艳,而且拥有第一人称视角带入的超强沉浸感。

今年比较意外,柴静,一个以为已经销声匿迹的人,还在做事。

你不是因为太感性了,你就是恰恰相反,你没有感受。独立思考最重要的基础是感受。

在这做片子,你要先是一个人。当你把别人当成工具的时候,你自己就是机器人。

人生应该多一个坐标系,那就是从死向生看。

—— 谈陈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