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婚
在一起的第六年,纪念日这天,领了个证。
不希望草草了之,但也拒绝兴师动众操办繁复疲惫的婚礼仪式,遂把领证日当做两个人的纪念。
.
记录一些DIY过程:
.
戒指
在春熙路一家银饰工作坊,DIY了一对戒指,内侧用字母磨具錾刻出我俩姓名的缩写和日期,再把银线中部加热烫软,捏住两端快速对拧成简易的莫比乌斯环造型。我俩戴戒指都不太习惯,手指总有异物感,在领证日和婚宴日结束后,就把戒指收起来了 hh
.
服装
选了一件白色针织衫配深蓝色牛仔A字裙。平时穿着过于随意,导致上衣挑选了很久,日系/法式/森系/通勤/新中式,都试了一圈,老眼昏花……最后,选到一款大方简洁藏肉肉的款,搭配一双小白鞋。
家属最开始在网上买了一套西装,上身非常别扭,像个大头娃娃。意识到西装裁剪版型的合身度至关重要,决定到线下店现场试穿。说干就干,去春熙路王府井一家一家逛男装。恐怕有十年没进过王府井了,与过去人流如梭的景象对比起来,如今多少有些晚景萧条。店员们年纪都偏大一些,40岁往上,大老远看见我们,双眼放光,热情招徕,我们都感觉小绵羊进了狼窝,瑟瑟发抖。试了一圈,逐渐找到合适的配色和版型。照着型号在网上定了一套银灰色款,价格是线下的1/3。个人很喜欢这一身西装哈哈,非常抬人。
.
妆发
试图学一点化妆,然鹅失败了…在家附近找了个美妆工作室约了一个淡妆,效果还挺不错的。从网上买了短头纱,戴上家属表白时送我的银杏叶耳钉,又翻箱倒柜找到了N年前我妈送我的十字项链。家属提前去理了个清爽的头发。搞定~
.
花束
问了几家花店,现在花束样式已经彻底小红书化了,基本是小红书选图 - 花店复刻,小红书图片里通常都用了进口花,价格较贵,有些花当季不一定有,花店可以换成平替,把价格打下来……选了一款白色马蹄点缀粉色的花束,领证后还在插在花瓶里开放了1周多。
.
拍照
在一间摄影工作室拍结婚证件照,包含服装和妆发。我选了一身淡黄色的新中式旗袍,家属选了一身浅棕色西装。这家整体风格偏中式一点,感觉把我俩都拍老气了一点。摄影师引导着“老婆脸侧一点看这老公”“老公的手扶一下老婆”。竟然是从摄影师这里第一次听到“老公”“老婆”的称谓,还有些不习惯。
我们选在合江亭领证。合江亭位于成都两条护城河府河、南河交汇之处,寓意很好。领证那天,气温骤降十度,阴风凄凄,却一点没有阻挡公证处快乐的氛围。擦肩而过的新人和他们的亲朋,都喜气洋洋的,保安、工作人员,也都连连说着恭喜。
找了领证跟拍。在小红书上翻了许久,找了一位价格和出片都ok的摄影师。499,1.5小时,底片全给,12张人物精修+5张静物。这是个人认为最成功的一笔投入。记录下领证当天全过程,也给我们抓拍下一系列美美的照片。摄影师是个圆嘟嘟的妹纸,很会控场,灵活机敏,一见面就知道可以很放心交给她拍照。
还带上了老刘演唱会的两版小熊作道具。咱就是说,排面得给老刘安排上~
.
伴手礼
不办婚礼,但参考伴娘的标准,给朋友们准备了伴手礼。选品选了许久,跟家属还列了个Excel, 不断组合和排除。最后搭配了一组偏国风的礼物,凑点诗茶花酒的意思:一个凤冠冰箱贴,一个欢喜主人杯,一盒大白兔喜糖,一盒茶颜悦色喜茶包。还给朋友们手写了书法摆台,选了3句吉语,单身的送“好人相逢”,成家的送“小满即安”,潇洒的送“尽逐春风”。本想用素色的纸,但感觉有些呆板,于是挑了花笺纸,借用笺纸的花边,裁剪出类似装裱的效果,还盖了两个印章。一个是网上定的“文武双全”,一个是闲章“平安喜乐”。包装选了红色系的手腕包,取大橘大利的意头,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有诚意的一份礼物了。
.
整个5月,三三两两约朋友见面,送伴手礼。在外地的朋友,我便要了地址,寄过去。
结婚好像成为了一件把四散天涯的朋友们重新系在一起的事件,看他们各自不同的反应,也挺有趣。
去月月公司楼下等她下班,她骑着小电驴载我到前司对面,点了延吉炸鸡,等羊姐摸鱼出来小聚。闲坐片刻,羊姐拎着伴手礼回去加班了。有时怀念我们共事的时候,用心的月月,剪辑神手羊姐,如果我们再凑在一起,能不能做出一些更好的东西呢?
刘师大概从朋友圈看到我结婚的消息,二话不说,转来1200,月月红(不愧是老辈子的习惯)。这两年我们偶尔联系,偶尔还能在博物馆碰到,每次寒暄他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,说要送我一条大金链子。过去总调侃他是我的“艺人”,但我知道他能出来,是因为他值得。后来公司发生了一系列不愉快,我隐约知道,他对我的离开,多少有些抱歉。这是我唯一收下的礼金,希望下次见面时我们都能更轻松一点。
怀师说“感恩过去的努力和支持包容”,吝啬于表达情感的人说出这么一句话来,让人有点泪目。还送了一套茶具,喜欢他贺卡上留的字句“囿于昼夜厨房与爱,也心向山川湖海”。不愧是文化人儿~
在心选时跟部门的小姐妹玩得很亲密,当时参考母婴博主“三个妈六个娃”,建了个群,命名“2妈4娃”。周末来我家客厅,横七竖八,或坐或躺,看综艺,吃小龙虾。后来,我们送走了部门leader,送走了同事,送走了自己。她们去了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大理,有的出去了又回来,大家变得生疏。约着还在成都俩人吃了个串串,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心选已经不在了,几个老员工蓄力挣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,天府三街的办公室也早退租了。和家属相识于这家公司,没在一起的时候就时不时被八卦,想起那些月流水能到2000w的时候,恍恍惚惚,也不过才几年光景。
按yy的原话,一不小心怀了二胎,预产期今年8月份,hh去年刚当了妈,cc比较飘忽,好像已经结了离又交了新男友,我们的走向跟当年寝室卧话里的推测挺相似的。最渴望婚姻和家庭的,也最早组建家庭,家庭成员规模也最壮大 hh
.
家宴
五一去家属老家办了席,端午家里亲戚简单聚了个餐,算是对长辈们都有了交代。
.
就这样,简简单单结了婚,把喜气分享到了我们认为重要的人们。林林总总罗列下来,好像也没那么简单。在这个过程里,开始接纳丈夫与妻子的新身份。好像也更有责任感了一点,飘摇的时代,为了我们的小家,要更加坚强和努力才行。
庆幸我们在20代的尾巴相识,都明白拥有另一半并不是人生的必选项,而在一起的我们,也有各自的命题需要独自面对。
真是度过了很不容易的几年啊,剪了一个小视频,算作纪念。
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DKmHmENp1EC/?utm_source=qr
*最喜欢的一张伴手礼全家福,by晴天姐~
@合江亭白孚孚by一行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