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见,2016
知春路,8 平小间,「奇迹的山」。冬天的假期,总有些无所事事。无所事事,只想弹琴。弹到深夜,弹到寒气四起,弹到左手指尖的茧压出深深的纹路。
去年是这样跨年的,今年也是。
2 个月内,答辩,毕业,回国,工作。从一个城市漂到另一个城市,从一个房间走入另一个房间。房间长得几乎一样,四面墙,一扇窗,桌椅床,木吉他。有时怀疑,自己真的到了另一个地方吗,还是一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?看这房间,四四方方。胆怯砌了一面墙,自负砌了一面墙,怠惰砌了一面墙,最后那面开了窗,雾气朦朦,望不见远方。
我想推门而出。
门在哪里?迷迷糊糊,摸到一扇叫「社群」的门。慢慢拧锁,虚开一道门缝,我在两个房间穿梭。白天,头疼数据分析,写毕业论文,神游组会。天黑了,我锦衣夜行,穿行至花园。花园里,小伙伴敏而好学,在知识源头掘金。头顶星辉点点,照见曾被我遗失的部分。与三两学友,品咂中文之美。重新拿起笔来,写几行字句心情。开始写笔记,开始明白知识不输出,不落于笔头,不内化于心,便难在头脑中生根发芽。如是如是,狭窄幽暗的房间,透进丝丝光亮。
成也「社群」,败也「社群」。自己也没想到,会借由社群,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全职工作。工作中问题重重,甚而夹杂狗血情节,一度迷失,有口难言,至今仍在调试中。不愿像年少时那样,一言不合,掀桌走人。无论如何,干出点样子来,再抉择去留。推开哪扇门?朝哪里走?怎么走?是每个阶段都该质问自己的问题,无法一站式解决,也无人替代自己解决。
2016 年,好像比一年要长一点。经历了比往年更多的告别和重逢,和往年一样看过的书影音总是比想看的少很多。2016 年,开始隐约看到时间大周期的巍巍轮廓。参加高中好友婚礼,那个穿着校服胖胖的安静女生,雪白婚纱拖着长长的裙尾,亭亭而立。看到父亲把她交到另一个人手中,惊觉从高中教室步入婚礼现场,匆匆十年已过。赶上了老刘的演唱会返场,那些一听到前奏就能全程跟唱的歌啊,竟也是十几年前的记忆。跟随老师重新学习吉他,老师夸吉他基础不错,得益于过去一年多无数安静而无所事事的小村夜晚。
2017 年,给自己一个关键词「感性认识」。学琴时,老师教我手指沿垂直于弦的方向拨弦,随后顺势靠在下一根琴弦上。这样能发挥吉他最美的音色。弹过不少曲子,听过不少曲子,我却时常感到「琴归琴,我归我」,难以跟琴建立更亲密的连接。想来,正是因为不懂得这些与琴相处的细节吧。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,向来是道理听得多、理论讲得多。如何把道理还原到与人、与物、与事相处的点滴细节上,我知之甚少,行之甚少。这个难题,让明年的自己,再来回望吧><
PS. 这个小博客也开了 1 周年了。从去年圣诞磕磕绊绊折腾 github 和 jekyll,到现在熟练使用命令行。技术问题容易解决,如何持续输出才是难啃的硬骨头。希望能一直保有这块写字的小园地,日有寸进吧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