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战略调整,今后工作重心及内容有变。手上的工作尚未理顺,不知日后又会碰到怎样的挑战哈?几次提笔,想小结自己的工作。然而,字块堆叠繁密,句行缠绕如麻,实不知如何轻捻思绪,娓娓说起。

三月,困局依旧。幸得一前辈分享经验,方知过去几个月,握一张不适宜的地图,门外徘徊嬉戏罢了,不曾探步门中。借前辈的一点光,顺藤摸瓜,微微洞悉自己为何混沌不开。一层一层剥去「手头工作」,「职业角色」包裹其中。自己的职业角色,的确是「杂」。

从萌发产品 idea 到设计制作出实物产品,迢迢长路,全程陪跑。道路漫长,日行几里,粮草如何分配,需提前规划、实时监督。今日大雨,道路泥泞,少走几里,明日便需疾行赶路,或另寻路线。此时,我是半个项目经理,惦记着计划、进度和成本,脑子里翻滚着 to-do list 和 deadline。面浅之人,不得不厚着脸皮,挥着「小皮鞭」,问起「这项任务完成没?什么时候能完成?」。

长路复长路,如期到达并非终点,因为终点有人等待。行路之人,携一份小礼,呈送给等待之人。出发时,这份小礼不过一张信笺,几句诗行。一路修改、续章,乃至重写,诗行爬出单薄的纸面。待到收礼之人手中,可能是一盏灯、一个手机app、一栋建筑。送礼最是考验揣测心思。对方性格如何?喜好怎样?需求如何?怎样的小礼,才算合乎心意?此时,我是半个产品经理。

心思,猜准了不够,还得充实筋骨,敲打为实体。产品研发者、画师、UI设计师,共同为产品赋予筋骨。以公司所做的儿童桌游为例,研发初期,游戏设计师主导,确定游戏核心机制及游戏主题。后期,画师设计游戏配套场景、人物、游戏配件;UI设计师,负责排版。研发全程穿插产品测试,由产品测试员执行;需初级美工,在画师介入前,制作游戏原型以供测试。实体产品,还需要与制造商确认产品材质、尺寸、工艺可行性,并对接生产。我在这日益丰满的筋骨里,转入转出,打酱油、出主意、跳坑挖坑、挖坑跳坑。

一份小礼,倘若足够好,便想四处奔走呼告,让更多人知晓。经文案、策划、执行人员之手,小礼物神采奕奕,推入公众。后面的事儿,大概是尽人事、听天命了吧。

送一份小礼,本不易。从零起步,人手稀缺,更不易。盘点一番,自己参与的事儿:

  • 项目经理(主要负责)
  • 产品经理(部分参与)
  • 游戏设计师(部分参与)
  • 初级美工(部分参与)
  • 产品测试员(部分参与)
  • 生产制造(负责对接)
  • 文案、策划、执行(部分参与)
  • 客服(主要负责)

小组有 2 个项目同时进行,上述部分角色和工作量 X 2。入职半年,各种拉扯牵绊,也算明了。身兼多职,经验不足,乏人指导,反馈寥寥,尽在黑暗中摸索……

入职之初,还踩了一个巨大的坑。天真以为某算法,可以自如运用到工作中,创意和作品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生成且打磨完毕。世上「聪明」的idea比比皆是,不经实地验证、打磨、落地,再聪明的idea也一文不值。方法论再美好,无法落地为好作品,理论也仅仅是理论罢了。学手艺,还是向该领域内真正有好作品的人学习吧。

这半年,过去的好习惯,反而失掉了一些。比如,写笔记,比如,「办法总比困难多」,比如,脚踏实地实践。待在 meme 属性强,boss 光环耀眼的地方,竟沾染了眼高手低、心浮气躁的毛病。在这山而望那山,压抑于无形,脚步停滞。哎……罢了罢了……

亡羊补牢,但愿不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