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饭,是门学问。约谁吃?上哪吃?点啥吃?不想被排列组合出的无数可能性吓坏,就得摸熟饭友的脾性,配搭饭馆的甜咸酸辣,大勺一挥,烹一桌饭局。在我认识的人里,缘缘可谓大厨,深谙此道。

饭,通常约在犄角旮旯却深藏美食的地方:七拐八拐才望见不显眼的招牌,踮着脚避开巷子里的水洼,进店坐下,不见拥挤的来客。至于吃食,大家不约而同放了心,把菜单交到缘缘手里便是了。熟悉的、不熟悉的食材,在缘缘找的地儿,总能吃出点新鲜味来。

吃串儿,串是先烤好了的,放在铁架子上。架子下面,炭火烧得暗红暗红的,噼啪响着。咬着串儿,便咬着些噼啪作响的香味。吃涮羊肉,清水烫出羊肉的膻,蘸麻酱,入口,竟是一种暖烘烘的香。这在一个从小吃麻辣火锅,蘸香油蒜泥碟的四川人看来,是多么不可思议。后来跟朋友去其他地方吃涮羊肉,也许铜锅里画蛇添足添了汤料,也许肉质不新鲜,总之是不如那次的好吃。

饭搭子不固定,总会碰上二三我不曾想过会见面的人。有的与我同在「宇宙中心」,年纪相仿,素不相识。缘缘便乐得约个饭,牵个线。有的精英气略重,我想着如果跟他们见面,是不是得画了细细的妆,再穿一身体面的衣裳。想到此处,便打消了主动勾搭的念头。缘缘却把他们约了来,围坐一桌,好像也不分彼此了。聊文学,聊营生,倒也能听些不同角度。还有的一直想见,却出于羞涩和疏懒,从未主动邀约。缘缘一言不发,一把接过我们的羞涩和疏懒,不久后,你会发现跟那人同坐一桌,一人夹一块驴打滚儿塞进嘴里。

与缘缘结识于一个为期 8 周的线上写作课程。线上课程,天南海北的人儿网罗一处。课程前期,文字练笔为主。课程后期,需组队完成结业大项目,线上线下的面对面接触才多了起来。我常常先读到学友的习作、笔记,才慢慢将真人和文字对上号。缘缘也不例外。

课程之初,多数学员没闹明白玩法,缘缘是率先动起来的那批人。他嗅觉灵敏。对,就是那能从城市的犄角旮旯里挖出美食来的嗅觉。他在网络的格子间走来蹿去,时而探出头,时而俯下身,深怕错过学友的好文字。

他贪婪。读到一篇好文字不够,得追着读好几篇。只读文字不够,还主动结识文字作者。了解作者本人不够,还想去了解作者的师承。他贪婪,却不独享。好文、好作者,他总是第一时间搜罗了来,又第一时间分享了出去。就好像又发现一家深藏不露的小馆子,一定拉上朋友三四去吃上一吃。他是杂食者。文学、音乐、电影、美术、建筑……都有涉猎。他勤勉。散落网络的笔记、文章,书影音 mark,是证明。

说实话,并不算很了解缘缘。譬如,至今闹不明白缘缘是干啥工作的,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、写作、逛吃、生活。譬如,至今欣赏不来,他喜欢的硬金属、死亡金属。不过,缘缘是少有的会送书给朋友的人。今年元旦,他到公司门口,把我叫下楼,送了我一本《烛烬》。我想我会一直记得。

据说,缘缘明年会跟缘嫂迁徙到成都。我竟有些憧憬未来在成都约饭的日子。哈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