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愿来年看到这些文字时,可以笑笑说:「并不是这样的啊」、「啊,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。」

工作

今年的大部头。

创业公司,十口锅两只锅盖,免不了身兼多职,分身乏术。成长,则是野蛮的,吃百家饭的。工作性质使然,也是机缘巧合,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接触到多种工作角色,与职能、性格、工作风格各不相同的人共事,便从这位那位的同事,这位那位的合作者,这样那样的小事情里,一筷一勺积累经验。

只是,十口锅两只锅盖的状态,终究难以长久。今年,身体的损耗太大。还记得 5 月前后,忙活了大半年的产品上线,缺人,兼了几个月的运营。产品视频的拍摄、剪辑、后期,电商合同对接、运营动作确认、产品宣传照片的补拍,每一项都急哄哄的,小状况不断。忙完后输了1个星期的液,回来接着忙活,不久又在凌晨跑了次急诊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于项目运转,于自己的身心,都与健康二字渐行渐远。

终于决定离开,不仅仅是健康因素。直至今年 8 月,去年入职起接手的两个项目都顺利上线,心知对这份工作已经拿不出更多的 commitment。对手里的 or 即将要做的东西,亦没有太多的「相信」。不愿意做连自己都不「相信」的事情。

其他的,不多说了。去一家初创公司,是冒险。一家初创公司,愿意录用一位刚毕业毫无经验的新人,同样冒险。感谢公司给机会。

阅读

今年恐怕是近几年来唯一不以读 paper 和 科普类书籍 为重心的一年。开始发展其他的阅读兴趣,读短篇小说,读非虚构文学,也读一些亲子教育类的书。真到自己想写点什么的时候,才发现读太少。从想要写点什么的角度阅读,能察觉作者在文字中藏匿的线索、展露的技巧,这样的时刻不多,但慢慢开始有。

很喜欢一本小书——《练琴》。练琴,人生隐喻般的存在。练琴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练琴。

亲子教育类的书里,获益最多的是杨杰这本《让孩子心悦诚服》。杨杰是位孩子王,几十年来与孩子和家长泡在一起,相当低调踏实,不大谈理论,不贩售新潮的育儿概念,没有用名校、硕博、专家等头衔标榜自己。杨杰提倡「复盘」,细腻地感知孩子,认真地回应孩子,如果孩子的反应与预想有偏差,便以此为基准去调整与孩子间的互动。慢功夫,快不得。虽然自己离为人父母还非常遥远,翻阅此书,无不感受作者一颗关爱孩子的心和经时间琢磨出来的智慧,也借此重新反思自己与同事、朋友、家人的相处细节。陈忻老师的书《养育的选择》也很棒,理论基础扎实,同样充满养育者的仁爱与智慧。教育,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。过分追求方法、理论的权威正确,未必合适。如果某种方法、理论,让家长感到轻松不焦虑了,却离自己的孩子更远了,这之中大概有些需要重新斟酌的地方。

最近在读李翊云的《Dear Friend,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》。李翊云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美国华人作家,拿了一些小说奖。她的人生经历很有意思,免疫细胞学博士念到最后1年,不念了,转投创意写作硕士,开启作家这条路。这本书带有自传性质,李翊云在抑郁症最严重的2年间,断断续续写就。她的文字冷峻,擅长抓住细微日常的缝隙,锋利地剖开,不留情面。一边查字典一边读着,读得很慢,这样的文字原本也适合慢慢读。很多片段,读后不知能说什么,就是 I understand。

写作

没啥好说滴。继续在这个博客上,稳定输出吧。

电影

今年看得很少很少很少。喜欢的几部:

  • 《银翼杀手》(1982)
  • 《海边的曼彻斯特》
  • 《客从何处来》: 纪录片,寻找家族的根,好看

儿歌

初夏的一天,忘了是哪一个短途假期。天很蓝,风清,路人稀少,阳光既不熹微也不热辣。拿吉他随意拨几个和弦,脑子里飘来一段很短很短的旋律。没有歌词,想起慈琪的一首童诗,填进去,竟挺契合。年底,微调和弦,重录一遍。贴在这里,留个纪念吧,2017年的声音~ 感觉以后可以唱给娃听=。=///

那份过去的已经过去,未来还未到来的心情,已经不复存在了。短短的旋律,像一颗胶囊,封存起流逝的时间。


Check this out on Chirbit

附上这首童诗《你好》,作者 慈琪。

​ 你好

​ 作者:慈琪

我用爪子说一次你好

用尾巴再说一次

我用嘴巴说一次你好

用眼睛再说一次

可你别过头走开了

什么都没听到